在中国,有哪个赛道可以和教培行业比惨?恐怕要算金融科技了。
根据毕马威最近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报告》,全球金融科技交易创历史新高,达到2456宗。从投资额看,美国金融科技公司获得的融资高达421亿美元,几乎占全球一半,而中国内地只有13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低于印度(20亿美元),甚至不足加拿大的三分之一(48亿美元)。
如果将中美的数据与几年前对比的话,感觉简直是恍如隔世。
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前后,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融资额占了全球的半壁江山,两倍于美国。但此后,美国逐步赶上,中国不断衰减,最终造成了今天“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似乎一言难尽。简而言之,美国更注重发展,每年都有上千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诞生,而中国则强调规范。以蚂蚁金服事件为标志,在反垄断、重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国内的金融科技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重建规则成为主基调。
大变局之下,中国金融科技参与者如何应对?国外的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
01 重科技实力,走垂直道路
一位金融科技投资人告诉创业邦:“今年确实出手较少,未来我们看这个赛道会更聚焦。金融服务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这个大逻辑不会变。因此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变革会发生得特别快。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布局。”
国际权威独立调研咨询机构Forrester资深分析师刘盟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完善,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将更关注Tech(技术),而不是Fin(金融)。相较于Fin,Tech部分的利润率会低很多,但这部分未来会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也会有更高的估值。”
Better Tomorrow Ventures合伙人Sheel Mohnot的话也很符合中国的语境。“有些人认为互联网是赢家通吃,但在金融科技领域,每个细分赛道都会跑出一家甚至几家独角兽公司。”
从上面三位资深专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金融科技的走势:中国的Fintech已经告别了巨头崛起,模式为王的过去,开始进入依靠科技实力,为实体经济各细分市场提供服务的时代。
切入细分市场,走垂直化道路,似乎也是全球Fintech的大趋势。
上个月,墨西哥数字信用卡公司Stori获得2亿美元融资,领投其A+轮投资人的BAI董事总经理赵鹏岚表示,Stori高速增长的逻辑源于其切入了一个空白的市场。
墨西哥有大量人群在传统银行办不到信用卡,于是Stori给了这群人人生的第一张信用卡。赵鹏岚说,“当一款消费金融产品切中了一块空白市场时,它将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从很多Fintech初创公司也可以看到“垂直化”的趋势,如为建筑公司而生的电子银行MazumaGo;重塑拉丁美洲卡车货运经纪业务的Trackchain;面向美国社会福利受益者的金融支付工具Forage,等等。
甚至一些成熟的大公司也在通过“垂直化”的产品给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数字化金融科技公司富途控股(FUTU.O)就针对投资者关系(IR)管理开发了一套“垂直化”的IR工具。
典型的IR(投资者关系)方式中,企业IR负责人或CFO组织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的电话会或线下路演,效率有限。
“针对这个场景,富途基于超1700万用户的社区,推出了企业号+企业工作台的沟通工具。一方面个人投资者本身有和上市企业直接交流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疫情影响下,很多企业无法做线下的路演和沟通,企业号和企业工作台正好可以帮助二者在社区内实现高效互动与交流。”据富途企业服务合伙人孙月鹏介绍。
02 转向B端服务
虽然监管不断加强,但是国内在B端深耕的参与者今年整体感受还不错。
比如富途两年前刚刚推出的企业服务品牌——富途安逸(I&E)实现了2021Q3累计客户数同比增长超三位数的成绩。“我们发现,随着越来越多银行、券商等进行数字化转型,会创造出很多B端业务的新场景和新商业模式。”孙月鹏告诉创业邦。
其中,富途在B端开发出的一个新场景是ESOP股权激励管理,可以同时满足企业和员工两端的需求。
在BAT等老牌互联网大厂的推动之下,新经济企业通过“现金+期权/股票”的方式激励员工已经非常普遍。
“过去企业如果要做一套股权激励,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行权落地,中间可能要找好几个供应商。”孙月鹏举例表示,比如方案设计要找律所、咨询机构或四大等,等到实施环节,又要找系统服务商,与EHR打通对接等,等员工期权成熟、公司上市,涉及到金融资产交易的环节,又需要找券商完成资产托管及交易,整套流程非常麻烦。
富途把这个流程进行了数字化升级,为企业提供从方案咨询到数据管理再到最终落地的全流程服务。对于员工来说,可以在移动端APP实时查看自己的激励资产状态,“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自己的资产增值”;对于企业来说,则可以通过SaaS进行全局管理,“不会再有不小心超发导致期权池不够用的情况”。
索信达控股(03680.HK)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上半年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31%,其中核心的数据解决方案业务合同额同比增长320%。
索信达是一家为银行、券商、保险等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大数据服务供应商。
“第三季度,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会签订一份新合同。这些项目大都是帮助金融机构推动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这名负责人说,“比如,做智慧零售、数字化经营分析、用户画像分析、财富开发平台建设等。”
“实际上,B端业务对企业提出的要求要更高,既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实力,积累有足够的资源,也需要对市场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刘盟表示,针对特定人群,开发更垂直的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会成为Fintech企业未来争夺先发优势的着力点。
03 未来独角兽在哪里?
随着投资额的大幅增长,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的数量出现暴增。根据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数据,截止今年5月底,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超过100家,总估值近5000亿美元。
另据CB Insights的报告,截止今年9月底,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跑出了42家独角兽,占新增独角兽的三分之二。
独角兽主要分布在支付、运营及基础设施、数字银行以及零售借贷为四大领域,独角兽的数量分别约为25%、15%、13%以及10%,与投资额在各赛道分布的情况基本一致。
“首先,支付方面,我们会更关注有出海能力的Fintech公司。”一名投资人说,“比如我们刚给投了一家通过提供支付基础设施的手段,让跨境消费者将能通过当地的支付手段进行跨境购物的公司。”
其次是财富管理平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未来还会快速增长,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保险、资管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都在积极拓展这块业务。这中间最有可能诞生独角兽。”这位投资人说。
最后,是运营及基础设施方面,如BaaS(Banking as a Service,银行即服务)、无代码开发平台、RPA流程机器人等。“基础设施技术这方面永远是有需求的,但是风险点在于国内的金融机构更偏向于自建,留给第三方的机会并不多。”这名投资人表示。
全球金融科技近几年风云突变,资深行业观察家董云峰的话也许能代表行业人士的心声。他说,究竟是欧美过热,还是中国过冷?但这就是现实。中国进入了内循环为主的时代,不代表就要故步自封。中国不仅有规范,还要有发展,而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历史宿命,不应当重演。
原创文章,作者:E, 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daox.com/cases/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