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媒体同行讲过孙正义的一个段子。
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美国IT媒体Ziff-Davis的一位记者接到出版人的电话,调他去主编一份反映硅谷IT业动态的杂志,工资翻番。
升职加薪的记者很兴奋。编了几期后,他问出版人有多少读者。对方说,杂志仅供新老板孙正义阅读。
彼时,孙正义刚收购了这家全世界最大的IT出版商,之后又接连投资了行业第一的计算机展会Comdex,以及当时只有十几位员工的雅虎,就此拉开了他持续几十年、独一无二的全球科技投资的序幕。
01 一网打尽全球新科技企业
6月30日,滴滴出行在美国纽交所首发上市,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的第二大美国中概股IPO。招股书显示,孙正义旗下的软银(包括愿景基金)为滴滴第一大股东,持股21.5%。
滴滴一战,孙正义累计投资高达100亿美元。但按照目前滴滴的市值,孙正义投资4年,年化收益仅比10%稍多。不过,对孙正义来说,投资滴滴的意义远远不仅于此。
孙正义的终极梦想是让软银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软银通过愿景基金,投资并“拥有”全世界代表未来的新科技公司,并最终让他们产生宏大的协同效应。他把自己的梦想称为“群战略”。
截至目前,64岁的孙正义正在一步一步实现他的梦想。他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占股26%)、韩国第一大电商Coupang(占股33%)、以及滴滴等三家科技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他的其它投资包括字节跳动、以及美国和印度的众多技术公司,总价值超过一万亿美元。
可以这么理解,孙正义不是仅仅追求财务回报的风险投资人,他更像是由使命感驱动的企业家,他用投资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企业帝国。换句话说,投资只是他实施“群战略”的手段。
在软银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把自己比作是19世纪富可敌国的罗斯柴尔德,“是信息革命时代的资本提供者”。
赛富投资的阎焱曾经任职软银,他也认为,与其说孙正义是投资人,不如说他是企业家。
当然,即便投资人的角度,孙正义取得的成就也是世界级的。
由于投资了阿里巴巴,孙正义是过去30年来在中国赚钱最多的两位投资人之一,另一位是南非报业家族Naspers。他们获取的回报超过了在中国创投圈名气更大的IDG资本和红杉中国。在西方媒体眼里,孙正义被称为是“科技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
02 愿景基金:让天下VC替自己打工
在投资界,对愿景基金的评价褒贬不一。同行最集中的批评包括:打法简单粗暴,一味往头部公司撒钱;动辄上百亿美元的盈亏,对LP不太负责;决策任性,项目成功率不高;随意开支票,破坏估值体系,等等。
这些应该都是事实,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愿景基金的横空出世,打破了VC行业的均衡,那些头部机构合伙人一夜之间彷佛成了为孙老板打工的投资经理。
愿景基金是2017年5月正式成立的,规模为1000亿美元。在前一年,全球风投业加在一共募集了640亿美元。愿景基金的单笔投资下限是一亿美元,上至50亿美元,占股20%至40%之间。
如此雄厚的实力,意味着孙正义只需在他看好的任何赛道里(无论是电商、人工智能、共享平台,还是自动驾驶、医疗健康),在同行多年耕耘后脱颖而出的几位头部选手中,最终选择一位,给予足够的弹药,持续打击对手,直到决出胜负。
那么问题来了。早期投资人不能自己追加投资吗?
不能,因为基金规模受限,囊中羞涩。
公司如果不缺钱,能拒绝孙正义吗?
也很难。因为他可以转而投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孙正义给的估值并不低,这方面从不让早期投资人和创始人为难。
以滴滴为例,2012年就开始A轮融资,孙正义2017年才进入,当年就完成三次投资,其中两笔分别是50亿和30亿美元,另外还接手了阿里巴巴所持的股份。两年后,软银追加16亿美元投资,使得总投资达到百亿美金。
愿景基金就是依靠这样的逻辑,在世界各地一起投资了80多家创业公司,其中既有麻烦不断的WeWork,也有带来超额回报的外卖软件DoorDash和“韩国亚马逊”Coupang。2020年,软银集团的净利润高达450亿美元,位居日本第一,全球第三,其中投资收益的贡献最大。
由此看来,愿景基金这样的天才构想,其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事实上,很多业内人士也都体会到了行业演进的大潮,比如融资阶段的模糊,独角兽推迟上市,新经济对于大资金的需求,等等。但是,只有孙正义在洞悉趋势之后,迅速付诸行动。
愿景基金问世之后,其它头部机构纷纷仿效,试图建立自己的超级基金(mega fund),结果并不顺利。红衫资本曾经希望发起一支120亿美元的基金,但一位投资人告诉创业邦,“最终募了80亿美元。其它机构想设立大基金就更难了。”
就连软银自己发起的千亿美元的愿景基金二期,也并未得到积极回应。潜在的大金主还在观察一期基金的业绩的进一步明朗,但孙正义不会等待。最新消息是,软银自己承诺投资愿景基金二期400亿美元,这笔金额已经超过了其投资一期的330亿美金。
03 不投资赢家,创造赢家
既然愿景基金已经一骑绝尘,规模已经超过第二位的十倍,它对行业游戏规则的改变也就不奇怪了。
孙正义不像传统风投那样追求“尽量出小钱,做小股东”。他的原则是:多占股份,最好是第一大股东,而且要保证股份不被稀释。
在估值上,孙正义并不计较,因为他看重的是长期收益。虽然对他来说,长期投资的结果有喜有忧,投资阿里巴巴和雅虎20年,给他的回报是截然不同。
孙正义当大股东的目的,就是把被投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去经营”。一旦掌控了公司,他会要求CEO利用资金的绝对优势在招聘、研发、获客等各个环节摧毁对手,成为唯一的赢家。
孙正义认为,传统VC的风格是“以小博大”,效率优先,因此打法上更多的是步步为营。而愿景基金的追求是投资改变世界的公司,需要打大仗(go big bang),打硬仗(go rough),因此短期不要考虑效率。“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想小赌怡情,”孙正义在愿景基金成立的发布会上说。
为此,孙正义甚至不惜与创始人发生冲突。
在投资行业,机构通常扮演的是“老好人”的角色(founder friendly)。对他们来说,投资是重复性的游戏(an iterated game),源源不断的项目源是成功的基本保障。公司的名声越好,项目源就越多。但如果不慎得罪了某位创始人,传出去坏了名声,机构就会因小失大。
但孙正义不这么看。一旦他支持的CEO不能如愿获胜,他就会强迫公司与对手合并,从而产生唯一的赢家,为此不惜牺牲自己投资的团队。孙正义的信条是,赢家不是投出来的,是创造出来的(We do not invest winners,we make winners.)。
美国IT业独立观察家Ben Thompson评论说,愿景基金不是VC,也不是对冲基金。它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美国著名投资家霍华德马克斯说:“有老投资者,有大胆的投资者,但没有大胆的老投资者。”但孙正义是个例外。
赛富投资的阎焱说孙正义过去没有生活,连睡觉都觉得浪费时间,“现在好一些了,他应该是全世界勃艮第红酒最大的藏家。”
文章的开头提到的那位杂志主编,在得知自己编的是“内参”后,坚决要求调岗,“就一个读者,没成就感。”
但那位读者显然不这么看。无论是作为投资人还是企业家,无论是阅读杂志还是收藏红酒,孙正义追求的永远是那个“唯一”。
原创文章,作者:E, 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daox.com/cases/818.html